文明城区,既要有城市“面子”,更要有幸福“里子”。而事关老百姓幸福指数的“里子”,便是一条条背街小巷。我区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,将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程融入创城工作,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,用“绣花功夫”提升创城精细化水平。
规划+更新 打造美而精的文明空间
我区注重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与城市更新行动相结合,统筹街区整体空间布局,带着“规划”进小巷,按功能定位分区分类精细制定设计方案,强化一体化和集约式治理,注重与重点大街、平房院落、老旧小区、小微空间改造相衔接,分单元有序推进,努力凸显街巷特色、提升空间效能,实现街巷市容整洁、特色鲜明、环境宜居、文明有序。目前,我区已经开展了天桥鹞儿胡同片区、什刹海爱民街片区、什刹海金丝套片区、北新华街片区、天桥铺陈市片区5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,着力打造体现首都风范、古都风韵、环境秩序井然、人居环境一流的背街小巷。
小而美的“微更新”更是让老百姓“乐开了花”。飞速发展的城市中,人们对于家门口的休闲空间需求日益旺盛。我区抓住小巷精细化治理契机,结合街区规划落地,用“城市微更新”助力老百姓圆了“休闲梦”。
充分利用拆违及闲置地、边角地,我区高标准规划建设“小而精、小而美”的口袋公园、微绿地,为市民打造更多公共绿色休闲空间。东福寿里口袋公园是由城市的边角地改造而成的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小公园,公园的设计十分精巧,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,还能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进园”。重构平安大街街道尺度打造“绿色街道”,贯通慢行系统塑造“健康街道”,建设“城市客厅”营造“宜居街道”,完成了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,实现了安宁交通、林荫街巷、健步悦骑,更好地展现了街道厚朴典雅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。
我区还深入挖掘立体绿化资源,利用学校、医院和驻区单位等建筑楼体建设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,积极推动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,优化完善公园绿地服务功能,持续扩大绿色空间。
背街小巷新风采
宫门口东西岔
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位于白塔寺西城,南起阜成门内大街,北至安平巷,地属新街口街道安平巷社区和宫门口社区,分为东岔和西岔,全长308米,共有123个平房院和35个七小门店。
作为核心区控规落地后我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,东西岔胡同更新项目于2020年6月14日启动,2021年7月1日建成亮相。项目完成消防干管工程、污水工程和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,将原有的监控杆、交通杆、路灯杆、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,完成沿线院落、商户等158处门脸建筑立面更新,阶段性提升了街区环境和视觉体验。立足打造“稳静街区”,完成白塔寺街区交通通行设计,实现“东岔慢行、西岔限停”。
莲花河滨水绿道
莲花河滨水绿道(西城段)北起西客站暗涵出口,南至西城区界,总长度2.4公里,绿道范围内共有公共绿地、河道绿地、小区绿地及道路19.4万平方米。